2025-01-26 00:01 点击次数:185
怀宁县三桥镇积极用好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创新服务模式、深化多元融合”三措并举,持续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谱写基层治理“皖美篇章”。
强化党建引领,锻造基层治理“新铁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怀宁县三桥镇深入推进“头雁领航基层治理”项目,突出“老带新”“传帮带”作用,每月举办基层治理大课堂,以“书记讲给书记听”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互动研讨等形式,吸收先进经验、激发创新思维、创新治理模式,集思广益,为基层治理工作提供“金点子”。该镇积极搭建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创立“王大姐工作室”示范点,充分发挥老村干、老党员在人民调解中的积极作用,搭建起群众和睦相处的“连心桥”、群众团结互助的“友善桥”、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桥”。2024年以来,累计调解邻里矛盾纠纷50余件,解决实际问题45个,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之间的联系,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引领能力,实现“细微纷争村内息”“重大事项乡内决”“矛盾纠纷不上层”,展现了新时代基层治理高效能。
创新服务模式,构建基层治理“新生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三桥镇深化完善“基层治理+网格”管理模式,遵循“网格建在村组内”理念,联动政府、党支部、村组等多个主体,定期召开“板凳会,聚焦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持续将党员活力注入网格,确保党员责任在网格中闪光。创新“邻里相助”服务模式,广泛动员退休村干、五老乡贤、大学生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利用乡村大舞台、党员活动室、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双平台,搭建“王大姐工作室”“五老调事组”等多元化协商平台,拓宽村民意见表达渠道,累计举办“村民座谈板凳会”69次,多方主体围坐一室,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服务,聊出真实情感、找出弊病所在、议出治理方案,形成“人人助我,我助人人”的良好风尚。引导党员下沉到村(社区)服务群众,通过主题党日开展特色志愿服务,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矛盾调解、困难帮扶、心理疏导等服务,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提供宝贵经验。
注重多元融合,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三桥镇推行“党建引领、村干示范、群众参与”三方联动体系,在村党支部书记、退伍军人、返乡能人等群体中,精心选拔培育一支“熟悉农村、精于科技、能于管理、勇于创新”的基层治理后备干部队伍,为基层治理提供源源不断地“后备能源”。通过举办“乡村夜话”,共商共议基层治理难题,增强村民对基层治理的认同感和参与度,真正实现“群众之事政府管,多方合力商量办”,形成“政府、社会、村民”共同参与基层治理新格局。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信用村”建设,探索建立“党建+信用+积分”运行机制,鼓励各村(社区)灵活运用信用户评定和乡风文明评议结果,充分挖掘群众身边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移风易俗典范,围绕群众生产生活需求,设置丰富多样的兑换物品,通过“小积分”撬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实现社会治理的“大效应”。2024年以来,登记兑换物品2000余人次,发挥了良好的激励效应。
(王琪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168飞艇和马耳他飞艇区别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